报告地点: 纬地楼4楼会议室
报告时间: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下午3:00-5:00
举办单位: 公海gh555000aa线路检测
报告1:Serpentinite variations reflecting forearc fluid influence in orogenic complexes
报 告 人: 范高华 博士
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报告简介:
报告:多金属富碲熔体促进成矿系统中金的富集和沉淀
报告人简介:
范高华,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李建威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及博士后期间,主要致力于金矿床成矿机制与演化过程研究,聚焦岩浆热液系统中金与稀散金属元素的协同成矿效应,研究领域涉及矿床学、矿物学及多尺度成矿数值模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GCA(2)、EG和CMP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202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担任MD、AM、OGR等国际地学期刊审稿人。
报告简介:
热液金矿床多富含碲、铋等稀散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常形成独立矿物,与金成矿呈紧密的地质时空关系,关于这些矿物的形成状态及其对金富集成矿的影响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本报告聚焦冀北东坪超大型金-碲矿床,针对该矿床中典型的金-碲矿石开展退火实验和原位SEM加热-冷却实验,同时基于实验结果和前人数据,开展物理动力学数值模拟,系统探讨热液成矿体系中多金属富碲熔体的形成条件,以及其与金高效富集和沉淀成矿之间的关系。
报告2:蛇纹岩在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贡献
报 告 人: 陈伊翔 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简介:
蛇纹岩是俯冲大洋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纹岩深俯冲对壳幔物质交换、地球内部挥发份循环等跨圈层过程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示踪俯冲带蛇纹岩作用的方式和机制方面存在很大挑战。本报告中我们选取全球典型的蛇纹岩、变质蛇纹岩、流体交代岩和弧岩浆岩样品,围绕大洋橄榄岩蛇纹石化、蛇纹岩变质脱水、蛇纹岩脱水流体交代和弧岩浆形成等系列过程,揭示其中的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变化行为,建立俯冲带蛇纹岩活动的地球化学示踪体系,探讨蛇纹岩在俯冲带挥发份循环和圈层相互作用中的重要贡献。
报告人简介:
陈伊翔,中国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专业主任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俯冲带熔流体地球化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B类)子课题1项,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中国科大创新团队培育项目、领军人才计划项目支持。担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NSFC-CAS联合学科发展战略“板块俯冲带”项目秘书兼总体撰写组成员,在Goldschmidt2022会议上作主旨报告、第5届国际蛇纹岩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担任国际地质大会、CGU、全国同位素会议等专题召集人。在Nat Sci Rev, EPSL, GCA, 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50篇,合作作者论文44篇,总引用2400余次。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20年获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获中国科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